标签Tags:上海仓库出租,上海土地出租
党的十九大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我市率先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下,市国土资源局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积极推动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为“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贡献国土智慧和国土力量。
章丘区黄河镇董高村旧村复垦及安置区现状。济阳县太平街道张宅等10村土地整治项目竣工后的新增耕地
长清区双泉镇高标准农田项目,通过土地整治,建成万亩油菜花基地。章丘区高官寨街道新黄社区幼儿园。平阴县东阿镇太和社区新面貌。
□本报记者 王宝泓 刘文忠 通讯员 梁国庆 雷彤
编者按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推动土地综合整治,使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尤其是增减挂钩政策,筑造农业综合开发的基础平台,吸引社会投资,推动农村的耕地流转、产业集聚,让更多的群众得到实惠、实现增收,让农民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现代化美丽乡村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当前,土地综合整治已成为助推农业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城乡统筹的重要举措,是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以城带乡、实现城乡一体发展的重要抓手。
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盘活利用农村存量用地,缓解用地供需矛盾,济南市国土资源局近年来紧密结合本地实际,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推进土地整理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提高耕地质量、提升生活品质、破解用地难题、推动城乡产业发展,真正让百姓得到了实惠。
大地遍染绿 连年稳增产
实施土地整理
提升生产条件
四通八达的水泥路、连成片的优质良田、一批批高品质的精品社区……这就是我市美丽乡村的现状,这都要得益于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土地整理后的项目区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渠相连、井通电、管入地、旱能浇、涝能排,极大地改善了土地生态环境,为粮食生产提供保障。从单纯的农用地整理、土地开发、土地复垦,逐渐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生态环境转换,逐步发展成为推进城镇化建设、扶贫开发、保障群众权益的有力途径,土地综合整治正在为全市“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建设发挥着积极的保障作用。
数据是最好的成绩单,自2006年以来,全市共验收市级以上土地整治项目115个,建设总规模90.25万亩,总投资227237.4万元,新增耕地8.3万亩。山川草木更加葱茏,河湖鱼翔见底,大地遍染绿色,济南市粮食生产连年增产,土地整治功不可没。
位于长清区双泉镇的高标准农田项目,通过土地整治,小块并大块变为集中连片平整的条田,经过土地流转,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成为万亩油菜花基地,给当地居民带来了旅游附加收入。
商河县郑路镇、龙桑寺镇后张村等102个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所修道路,项目区内的道路、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全部配套完善,达到了“田块规整、树木成网、道路通达、渠系完善”的高标准农田标准,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商河县郑路镇营子等7村土地整治项目所修道路,按照农业生产经营的要求,结合农田景观美化要求,构建“路—沟—树”相结合,“田间道—生产路相连通”的网络框架,实现便捷通达的目标。
济阳县太平街道张宅等10村土地整治项目通过对未利用地、废弃坑塘、低洼不平田地、弯曲道路进行整治,使盐荒碱地、荒草地全部整理为耕地,新增耕地390.5亩,耕地由原来的7333.3亩增加到7723.8亩,新增耕地比例达到4.47%。实现了田成方,路成网,水利配套,旱涝保收的目标,使项目区面貌焕然一新,彻底解决项目区农业灌溉和农村人、畜饮水水源,极大地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农民进社区 收入连增收
设立市级示范项目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我市选择农民意愿强烈、群众积极性较高、土地利用效率低的地区作为增减挂钩市级示范项目区,加大一批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的建设力度,打造精品工程,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为缓解各县(区)的资金压力,2013年以来,市国土资源局申请市财政资金,以预购的形式设立市级示范项目,2013年、2015年、2016年共设立40个村的市级示范项目,拨付扶持资金7.9亿元,建成平阴太和社区、和圣苑社区、辛庄社区,章丘辛马社区、董高社区,商河玉南社区、龙申花苑社区,济阳羊栏口社区、王碱厂社区等15个高标准新型安置社区。新型社区从根本上改善了过去农村脏、乱、差的现状,建成了一批精品社区,为推动新型城镇化、促进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平阴县东阿镇太和社区,安置太和村和西直沟村,社区总建筑面积39770平方米,已入住246户,935人,市级财政拨付指标预购资金5610万元。群众集中安置后,西直沟村连同104.5亩旧村,一举流转1200亩耕地,人均年增收8000元。
商河县龙桑寺镇龙申花苑社区,安置李举人村、西刘木村,总建筑规模27454平方米,入住278户,896人,市级财政拨付节余指标预购资金4070万元。项目验收后,318.8亩旧村全部流转,村集体年增加收入12.75万元,同时带动西刘木村800亩一般耕地的流转,群众年增加收入72万元。
章丘区黄河镇董高社区,安置杜高村和董高村,总建筑面积77622亩,安置村民363户,1066人,市级财政拨付节余指标预购资金5000万元。目前董高村已复垦验收,115亩旧村进行土地流转,村集体年增收3.5万元(前三年)。董高社区的建设也为黄河镇开展整镇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助群众脱贫 促长远发展
运用增减挂钩政策
助推黄河滩区迁建
党的十九大报告多次阐述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新的部署,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国土资源部门在多年来的定点扶贫、片区扶贫和行业扶贫实践中,运用了多项政策,其中增减挂钩扶贫政策是重要组成部分。
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作是上级下达的重大政治任务,是保障滩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民生工程,是全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省国土资源厅、省扶贫办、省发改委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运用好增减挂钩政策支持脱贫攻坚和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增减挂钩指标跨县区调剂使用,这对黄河滩区迁建工作注入了强力助推剂。
目前,市国土资源局正研究具体操作办法,用足用好这项政策,为推动黄河镇脱贫致富创造有力条件。一方面,尽快研究具体操作办法,用足用好增减挂钩政策,充分利用国土资源惠民政策和资金,支持滩区等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发展,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和长远发展创造条件。另一方面,积极对接相关县区,提前介入符合条件的滩区迁建村设立增减挂钩项目工作,主动服务滩区迁建。同时,积极协调设立增减挂钩市级示范项目,确保实现2020年全面完成黄河滩区迁建的工作目标。
引社会资本 解资金难题
创新PPP开发新模式开创新型农村新模板
作为推动黄河滩区迁建、推动扶贫开发的重要阵地,章丘区黄河镇新型城镇化项目一期工程,已于2017年4月1日正式动工,预计2018年4月达到入住条件。
该项目由市国土资源局牵头组织,协调章丘区政府、黄河镇政府、中建集团等相关单位,运用PPP模式和增减挂钩政策进行土地综合整治,实现黄河镇整镇推进,建设“两区同建型”新型社区,通过合理规划农业产业园区、轻型工业园区、文化特色旅游区,能够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项目整合了黄河镇下辖70个行政村,建设中心社区、北房社区、杏园社区、新街社区四个新型社区,总面积195万平方米,安置全镇约5万人口,总投资约30亿元。同时,复垦的旧村与原有耕地连片,形成10.8万亩整齐集中的耕地,合理规划成农业产业园区、轻型工业园区、文化特色旅游区。项目实施后,将极大的改善黄河镇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该项目还结合章丘区21个黄河滩区村的迁建工作,将安置区设在中心社区。目前,村民的意愿摸底、安置补偿协议签订工作已经完成,预计2019年底能够完工并入住。
PPP模式政企合作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开辟了增减挂钩工作资金筹措新模式,开创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新模板,积极探索了解决贫困的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