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晚,“86-0358电影短片交流周”开幕式在山西汾阳贾家庄举行,这个在山西从来没有过的电影交流形式,在一个村庄里诞生,21日,本报记者在现场,感受了交流周的第一天,一个晴朗的早晨,一个没有汽笛喧嚣的空间,在一个叫“恒当代艺术中心”的厂房中,和一群喜爱文艺电影的年轻人,安静地看几部从未在你电脑播放记录中出现的短片,这不同于电影节的大众化与商业化,它小众而艺术,清净而纯粹。
这个叫“恒当代艺术中心”的厂房,曾经是当地赫赫有名的恒鼎水泥厂的一部分,在经历了一次“798”式的由工业向文化的改造之后,厂房单调的砖瓦内,有了一颗流光溢彩的“心”。记者在厂房外看到,一面墙上贴满了此次参加交流周的短片海报,不远处一只流浪的土狗,吐着舌头,看着这一墙的天马行空发呆。而在厂房的斜对面,就是正在建设,在不久的将来会投入使用的贾樟柯艺术中心。
厂房内,简单而整齐地放着二三百把椅子,整面墙高的银幕和投影仪,就是全部。没有电影院式的舒适,却给人简单而率性的自由感。按照活动安排,每天上午10:00到10:40为展映单元,每天下午3:00到4:30为竞赛单元。首日展映的是方小波、曹昶导演的《坏小孩》和程然导演的《晨光辰光》,尤其在放映《坏小孩》这部短片时,跌宕的剧情让现场观众不时随着剧情发出感叹。而下午的主竞赛单元展映了《边缘》《春梦了无痕》《河》,在影片结束后,现场观众还与三部短片的主创人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场面热烈。
说起现场观众,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们都很年轻。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让整个看片过程,像是某个艺术院校的观影课。不过,交流周策展人徐志鹏跟记者说,交流周也真的会变成“课堂”,一些影视院校的学生们,已经组团订票,这两天就会来交流周观摩学习这些来自全国学院派的优秀短片。
在去年,贾樟柯艺术中心开始筹建时,他就对本报记者表示,在汾阳贾家庄做的这些事情,总归一句话,就是让艺术回流到乡村。而之所以把艺术中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叫“种子影院”,意在让艺术的种子在乡村的泥土中生根发芽。点滴光阴间,他的这句话却已经成为现实,并且这个梦想由思想之火种,变成燎原式的蓬勃发展。
2016年11月,位于山西汾阳贾家庄的山河故人·家厨开始举办“家厨录像厅”电影文化沙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这里进行了近40场电影展映,40余位导演、演员等电影主创与嘉宾出席映后交流,整个村落都因此而生动起来。而“电影短片交流周”又是国内首次电影短片在乡村上映,实现了当时贾樟柯的夙愿,推动文化资源从中国大都市向基层流动。
记者能感受到一个文化盛宴带给乡村每个人的变化。汾阳与电影的渊源很深,人民作家马烽长期在贾家庄创作,以当地人物为原型编剧创作了《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电影文学。而贾樟柯更是地地道道由汾阳走向世界,而文化的回流,让更多当地的年轻人有了接触外界的机会,比如同样是汾阳小伙,同样喜爱电影并几乎靠着一己之力筹备电影文化沙龙,又策展此次短片周的徐志鹏;比如短片周上年轻的汾阳本地志愿者,此前他们可能不懂得短片,但此后他们依然对这种艺术有了亲切感;甚至“恒当代艺术中心”外的商业街上,因短片而吸引来的大量游客,让做生意的商贩们,从一个侧面感受到了艺术带来的实惠。
20日,记者微信给贾樟柯导演,因为他忙于自己的新片《江湖儿女》的拍摄,所以,请他用一句话表达自己对这个“电影短片交流周”的看法,他说:“乡村不仅给我的电影创作带来了新的灵感和视角,电影也会使乡村多了一种变化和可能。”
有人会问,微电影和短片有什么区别?其实,业内也没有确切的定义,但一般来说,微电影必须是一种电影,有完整的剧情,通常会刻画人物内心,有情节的跌宕起伏。短片则未必完整,可能只是影视拍摄的练习,展示特技或表演为主,或是一个笑料、段子。不需要完整情节,不需要刻画人物。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微电影是跟植入广告有关的,著名导演陆川认为,“微电影”是通过广告短片演变过来的,这使得微电影从一开始就包含着浓厚的商业气息。而短片是比较个人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