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站首页 > 房产资讯 > 热点资讯 > 

老厂房转型发展文创产业挖掘历史资源促进文化事业 朝阳“双轮驱动”服务国家文化中心建设

文章来自: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7/8/30

 朝阳区正在制定区级重点任务清单,统筹全区文化资源和力量,引导工业厂房转型文创园区,同时挖掘历史文脉,发展文化事业,以“双轮驱动”服务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这是记者昨天从朝阳区政府了解到的。朝阳区已有30处工业厂房转型文创园,总面积近200万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有24处厂房完成改造。在深入推进国家文创实验区建设方面,朝阳区还将创新文化市场准入、土地、金融、财税、高端人才等方面政策,探索设立文化银行,建立多层次投融资服务体系。

  朝阳区还将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和历史文脉,研究制定通惠河沿岸文物保护方案,推进神木厂历史景观保护,挖掘萧太后河漕运文化和人文历史,丰富大运河历史文化。全面开展历史文脉挖掘,完成东岳庙牌楼、日坛神路等28处文物保护修缮项目。

  走进位于大望路的“郎园Vintage”,一栋栋充满怀旧气息的红砖厂房内是一家家各具特色的文创企业,低密度的办公条件和绿意盎然的生态环境让很多创业者都选择在这里实现自己的梦想。这片建设于上世纪50年代的老厂区也因为这些文创企业的入驻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从2010年底厂区完成改造并正式挂牌文创园至今,郎园已经成为长安街东延长线上的新地标。目前,凤凰网、果壳网、逻辑思维、腾讯影业等50多家文创企业入驻其中,园区年产值达到50亿元。

  据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相关负责人介绍,郎园只是朝阳区利用旧工业厂房转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缩影”。“朝阳区曾是本市机械、纺织、电子、化工、汽车五大工业基地的所在地,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像郎园一样的老厂房。”该负责人告诉记者,自2000年起,朝阳区利用补贴、奖励、贷款贴息等政策,开始引导工业厂房转型升级,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目前已形成产权方与专业机构联合、政府投资并运营、国企自组团队改建和艺术家自发聚集、政府提供管理等4种转型模式。包括北京齿轮厂的生产车间、胜利混凝土建材厂的水泥筒仓、京棉二厂的纺织车间、北京工艺的老旧仓库等老厂房,都在“腾笼换鸟”的同时实现转型升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文创企业争相入驻。

  “近年来朝阳区一直在探索文化产业

  更新城市存量空间资源、盘活旧厂房建设文创园的新模式。在没有新增一分产业用地指标的情况下,既疏解了非首都功能、提升了环境品质,也加快了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据这位负责人介绍,目前朝阳区已有30处工业厂房转型文创园,总面积近200万平方米。到2020年,还将有24处厂房完成改造。下一步朝阳还将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旧工业厂房存量资源调查,摸清底数,结合区域城市建设规划和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布局,积极引导产权方进行厂房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既防止厂房长期闲置浪费,又避免对已纳入规划拆迁范围的地块盲目投资改造。

  聚文创企业达3.6万家集吸引央视阿里等品牌

  在深入推进国家文创实验区建设方面,朝阳区坚持把实验区建设作为探索全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试验田、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新名片,积极探索、积累经验、作出示范。

  据悉,朝阳区成立了专门的文创实验区管委会,同时引进中国广告协会、中国版权协会等行业组织,与中国文化产业协会达成战略合作,成为全国开展文化行业信用评价工作的试点区。包括文化部文化消费试点、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蜂鸟企业”外籍人才引进等6项相关政策在实验区率先落地。实验区内还成立了全国首个文化企业信用促进会,探索以企业信用为纽带的文化金融服务体系新模式。另外,实验区还按照需求搭建精准服务的公共平台,引进全国首个国家版权创新基地,搭建移动APP、大数据信息系统等信息化服务平台。

  据统计,2016年实验区规模以上文创企业实现收入超过1600亿元,其中科技含量高、创意程度高、附加值高的移动新媒体、数字娱乐、数字出版等领域企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40%以上。截至今年6月底,实验区文创企业达3.6万家,聚集了CCTV、BTV、凤凰集团、阿里巴巴、腾讯影业等一批知名品牌文化企业,成为中国文化传媒类企业最集聚的区域。

  据介绍,下一步朝阳区将积极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引领区建设,加快完善《关于推进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创新文化市场准入、土地、金融、财税、高端人才等方面政策,探索设立文化银行,建立多层次投融资服务体系。关注文化艺术人才,关心艺术家工作生活条件,打造良好营商环境。

  从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到开启文化治理模式

  位于小庄的朝阳区文化馆不仅是朝阳区群众文化活动的聚集地,而且因为有名声在外的“9剧场”,这里早已成为了北京知名的戏剧艺术新地标。这里不仅剧场、影厅、展厅一应俱全,还可以看到老理发馆、美国军用吉普、挎斗摩托等文化气息浓烈的老物件典藏。为了丰富辖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文化馆还设有30余间教室,甚至包括前卫的现代舞练功房。

  朝阳区文化馆馆长徐伟向记者介绍说,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朝阳区文化馆一直在探索针对不同群体打造不同的公共文化产品,让“文化惠民”落到实处。从关心少数爱好者的兴趣出发到关注全体公众的文化权益享有,从组织简单的群众文化活动到关注朝阳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朝阳区文化馆实施了“文化居委会”创新文化项目,打造居民自治组织,开启社区文化治理新模式,举办“大碗茶故事会”、“从农夫到邻居”社区融合活动、“一米田”居民美育培训计划等创新文化活动;针对农民上楼问题创办“流动文化馆”,以扫除农民上楼后出现的文化盲区;针对下岗女工身心健康问题,创办“红半天女子鼓乐团”让她们重拾自信;探索非遗市场化,创作展示“漂亮的兵马俑”装置艺术展览,已赴10个国家进行巡展;为社会艺术青年搭建就业、创业平台,成立“9当代舞团”,并闯入国际主流演出市场;创办立足戏剧前沿、让戏剧走向大众的“9剧场”,现已成为北京知名的戏剧艺术新地标。

  据朝阳区文委相关负责人透露,朝阳区文化馆现年举办演出、展览、露天电影等公共文化活动已达500余场次,免费开办基层文化辅导和专业讲座70余项,服务群众百余万人次,通过努力创造了繁荣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新途径,从而实现了创收的可持续性增长,形成了公益性与经营性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朝阳区也一直在全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社会化和数字化。同时统筹社会文化资源,成立朝阳艺术团,并将文联组织覆盖到街乡。

  提挖掘运河历史资源升建设文化传承基地

  朝阳区文委相关负责人透露,朝阳区还将在下一步工作中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和历史文脉,具体包括研究制定通惠河沿岸文物保护方案,加快八里桥交通功能退出,推进神木厂历史景观保护,挖掘萧太后河漕运文化和人文历史,研究启动坝河和亮马河文化廊道项目,丰富大运河历史文化。另外,还将全面开展历史文脉挖掘,完成东岳庙牌楼、日坛神路等28处文物保护修缮项目。

  其中,朝阳区将对坝河流域进行闸坝考古和周边文物修缮工作,逐步修缮如单店真武庙、东坝娘娘庙、双关帝庙等文物。对修缮后的文物,制定文化中心打造计划,使之成为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形成特色。关于神木厂历史景观保护方面,据介绍,神木厂遗址现存的古迹为《神木谣》碑一通,是清乾隆御题。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神木谣》碑列为普查登记项目。

  目前制定的整体保护思路,是以清代《内务府奏销档》记载为依据,对神木保护廊房进行恢复,修建同时将神木安放在神木保护廊房内,恢复北京地区“五镇”完整性。另外还将在通惠河畔的庆丰公园内打造神木厂木文化展示馆,展示皇木从采伐、运送、存储、使用等阶段的相关历史文化内容。未来还将以八里桥(永通桥)为中心,打造建设文化公园,通过雕塑、沙墙、展览馆等形式展示运河历史盛景,融入漕运文化。并对永通桥的历史事件进行全面展示,发挥爱国主义教育作用。

  同时,朝阳区目前正在进行萧太后河综合治理和景观提升工程,在生态治理的同时,将历史文化和民俗传说融入沿岸文化景观,在马家湾地区建设萧太后河展览馆,展示辽南京、萧太后河历史文化、萧太后河两岸民俗、漕运文化等。

转摘声明:转摘请注明出处并做回链

资讯栏目导航